

在农村,老人去世后,都会在家里停放三天,在他们遗体的正前方会摆放一只瓦盆;后辈守孝时会不断地在瓦盆里烧纸,每当有人前来吊孝,也会在瓦盆烧纸,这些烧纸代表了纸钱,会随着老人到另一个世界去,因此,瓦盆里的烧纸烧的越多意味着给老人带走的钱越多,在另外的一个世界,会过得越富裕。
盆子在出殡前要顶在头顶的。顶盆的人是长子或长孙,如果死者没有儿子就由血缘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;如果死者无儿无女,就不得不由别人来代代替。当起棺时,抬棺领头者喊道:“本家大爷,请盆子”,这时顶盆人必须一次性将盆子摔碎。
摔灰盆,也叫“摔丧”。因为忌讳“死”这个字眼,农村人会把人死了称为人老了,所以有时候也叫摔老盆,当然也有的说摔死盆或者摔尸盆。
摔灰盆的风俗来历有一个传说,说是陶业的祖师爷范蠡临死前想选择一个继承人,就把一干徒弟乡邻请来商量,他取出一个做的最得意的陶盆,说这做陶盆就是我的饭碗,我死后这饭碗传给谁呢?大家七嘴八啥,议论纷纷。这时一个徒弟说,人在盆在,人去盆去,你老人家死后,你这饭碗还是带到阴间吧,我替你摔了就是了。范蠡同意了,并把手艺和遗产悉数传给这个徒弟。就这样,打范蠡那儿,产生了这个规矩,谁替死者摔盆,便可继承死着的产业。
出殡前烧纸用的盆,应叫“阴阳盆”,俗称“丧盆子”。但人们习惯于反面话正面说,谓之“吉祥盆”。那摔盆的的目的:一是将孝家的丧气晦气摔出去;二是将众人烧给去世者的纸钱通过接触到大地而送入“ 地府”,使去世者到了阴曹地府有足够的钱花;三是摔碎孝盆预示孝家从此不再使用,更不再发丧, 而亡者一定来生转世顺利。
摔完盆之后,孝子孝孙孝女们跪地痛哭一阵,然后女性返回家中,而所有男性要继续赶到坟场下葬。
为什么说要摔碎才算好呢?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认知,如果摔不碎,则对后人不利,家人的身体和事业都会受影响,如果摔的越碎则后人越旺。我们那里如果看到摔完没碎时,不会再摔第二次,而是其它人帮助赶紧用脚踩碎。
摔盆的习俗,在城市已经几乎绝迹,也只有在农村还保留这一习惯。